
在1958年军委扩大会议上,陈毅对粟裕率先对粟裕进行了批判致富配资,他批粟裕“阴”“一贯反领导”“告洋状”“争权夺利”“军事指挥问题”以及“支持饶漱石”等。这些批判内容在当时特殊的政治氛围中被进一步放大和引申,成为对粟裕进行批判的重要“罪名”。这些批判不仅给粟裕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和不公正待遇,也严重影响了他在军队中的地位和声誉。陈毅和粟裕之间素有“陈不离粟,粟不离陈”的美誉,那么,作为粟裕的老上级和好友的陈毅,为何会在1958年军委扩大会议上对粟裕“开了第一炮”呢?
“讲大局”助攻彭德怀的需要。在1958年军委扩大会议召开前夕,粟裕曾试图向毛主席汇报工作,但毛主席并未同意见他,而是指派陈毅先了解情况。此外,在军委扩大会议召开的前一天,由邓小平主持的小范围元帅会议也对粟裕进行了批判。陈毅作为参会者和最早知情者,在判断粟裕已经失势的情况下,他就在正式扩大会上带头发言批判粟裕。在军委扩大会召开之前,主导此次会议的彭老总开始组织人手对三野干部进行谈话,做思想工作,施加压力要求他们划清界限,以堵住众多华东区参会人员表态支持粟裕的可能性。陈毅是华东战略区的旗帜和最主要的代表,而粟裕也来自华东战略区,由陈毅打头炮最合适不过。事实也确实如此,陈毅不仅找了个别人耐心谈话,还在千人大会上做了批判粟裕的长篇发言。结果华东区的参会者中大多数人没有再为粟裕出头,只有叶飞、王必成和陶勇将军为粟裕鸣不平。陈毅的发言让彭德怀大为赞赏,称“陈毅同志的发言对我们有很大教育意义,对我们反个人主义有很大作用”。
“黄花塘事件”留下的伤害。1943年,新四军在黄花塘军部发生了著名的“黄花塘事件”。当时,新四军代军长兼军分会主席陈毅与华中局代书记、新四军代政委兼政治部主任饶漱石之间产生了严重的矛盾。饶漱石利用整风运动的机会,罗列了陈毅的“十大罪状”公开批判陈毅,这导致陈毅被迫离开新四军到延安学习。事件发生时,新四军第1师师长粟裕正在苏南地区进行反清乡作战,并未直接参与此事。根据原新四军苏中军区第二军分区司令员管文蔚的回忆,粟裕在得知该事件后,表示“这些事真假难辨”,并强调“这件事我们三个人知道就行了,不要向下传达”,粟裕对两位领导的矛盾采取了折中的处理办法,没有帮陈毅说话。1954年,在处理高饶事件期间,有人旧事重提,诬陷粟裕“随饶反陈”。对此,粟裕明确表示:“对军部的情况很不了解,对饶漱石制造的'黄花塘事件’我们根本不知道。”尽管粟裕并未直接参与批判陈毅,但饶漱石曾表扬粟裕是模范布尔什维克,并在工作中全力支持粟裕,这让陈毅觉得粟裕与饶漱石关系密切。在批斗饶漱石的座谈会上,陈毅在痛斥饶漱石的同时,也指出当年粟裕同志支持反革命分子、阴谋家饶漱石挤兑陈毅同志是不对的。这种说法曾让粟裕极为被动。反陈“密电事件”引起的不满。1946年9月,中央指示“山野、华野集中行动,两个指挥部亦应合一”,中央希望山野司令员陈毅携手华野,肩负起统一指挥两支野战军的重任。然而,1946年10月,面对国民党军队的两面出击,陈毅与粟裕等华中军区的领导人在军事部署和指挥上产生了严重的分歧。10月7日,粟裕与华中军区的张鼎丞、邓子恢、曾山等人经过紧急磋商后,连发三电给陈毅,疾呼“盼军长(陈毅)来此间统一指挥”。然而,陈毅坚持自己的部署,且导致泗县受挫,两淮失守。华中分局及华中军区负责人张鼎丞、邓子恢、曾山等人瞒着陈毅,给毛泽东发了一份密电,明确表示:“我们对陈(毅)此部署决不同意,对陈(毅)这几个月在华中指挥亦深表不满”。并且建议由粟裕同志负责军事指挥。在电报末尾还叮嘱毛泽东“但望勿告陈”。在此期间,陈士榘也就陈毅的指挥问题,越级向毛泽东作了汇报。中央军委同意了华中局的建议,任命粟裕为前线总指挥,陈毅就此失去军事指挥权。事件发生时,粟裕正在涟水指挥战斗,并未参与其事,也没在电报上署名。然而,有人在1958年的军委扩大会议上一口咬定说粟裕在电报上签了名,这让粟裕百口难辩。
华东野战军指挥权问题带来的落差。1948年1月,中央军委指示粟裕率3个纵队渡江南进。粟裕提出暂不渡江,集中兵力在黄淮地区打大仗的建议。5月,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当面听取粟裕汇报,同意3个纵队暂不渡江。中央决定调陈毅到中原军区与中原野战军工作,由粟裕任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粟裕得知此情况后,立即给毛泽东发电:“陈毅同志无论如何不能离开华野,华野不能没有他。”毛泽东说:那边必须陈毅同志去。粟裕又请求说,如果陈毅同志必须去中原,华野也依然要由陈毅同志兼司令和政委的职务。经粟裕再三请求,中央发出补充通知,决定陈毅继续任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但强调陈毅必须马上去中原局,不能再回华野。粟裕任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兼代政委、代前委书记职务。陈毅不在位期间, 其职务由粟裕代理。1949年2月, 华东野战军改编为第三野战军后, 粟裕以前委书记的身份继续主持三野前委工作, 率领三野全军作战。直至1950年8月全国解放战争基本结束后, 才因病离职休养。因此,陈毅在淮海战役中是以中原野战军中担任第一副司令员的身份,协助刘伯承和邓小平指挥中原野战军的作战行动的,虽然名义上他是华野的司令兼政委。
陈毅的发言为批评粟裕打开了突破口,使得局势逐渐升温。粟裕虽多次进行检讨,但均未能利过关。毛泽东察觉到事态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遂通过萧劲光传达了一番意味深长的话语:“粟裕是个好人,人品端正。他在战争年代打得好,是为公的,到北京工作后是为公还是为私?也不能说全是为私吧!”粟裕讲完后,陈毅第一个起身热烈地鼓掌。次日,在大会上,陈毅再次发言,他说道:“昨天他(粟裕)的检讨,我觉得很好,我个人表示欢迎。过去他在三野贡献是很大的,这是不能抹杀的,战场指挥搞得好的,主要是打胜仗的。他转了就很好,欢迎他这个态度。”粟裕终于在第九次检讨发言后过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恒汇证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