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住山阳区东方红街道的周大爷今年75岁常胜策略,身体一直还算硬朗。进入7月份以来常胜策略,连续的高温天气可让周大爷吃了不少苦。一天中午,正在厨房做饭的周大爷突然觉得头晕眼花,他关停了火,赶紧到客厅沙发上休息。可过了一个多小时,不仅症状没有缓解,他还感觉到躯体沉重,右侧的胳膊和腿也使不上劲了。慌了神的周大爷赶紧让老伴拨打了120常胜策略,到医院检查后,周大爷被诊断为脑卒中,也就是俗称的中风。
“上午还好好的,中午感觉到轻微头晕,咋就被确诊为热中风了?究竟啥是热中风?”周大爷对自己突然患病特别不解。市第五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主任李钰兰说,不少人认为,冬季才是脑中风(脑卒中)的高发季。其实,夏季患上脑中风的人群也不在少数,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热中风。
为啥炎热的夏季也会发生中风?这是因为当夏季气温高、气压低时,身体排汗及水分蒸发量增多,为了散热,皮肤血管扩张,皮下血液循环的血流量是正常气温下血流量的3倍至4倍。这种超常的血液循环,会使中老年人血压升高,增加中风的发生概率。此外,高温酷暑易使人心情烦躁、动怒上火,这也是诱发中风的因素之一。高温天气中,60岁以上老人是发生热中风的高危群体,应格外警惕。
中暑和热中风都是常见的“高温杀手”,但很多人容易把它们弄混,从而耽误处理时机。其实,两者从成因到表现都有明显区别,学会区分才能及时应对。李钰兰进一步解释,区分热中风和中暑的关键,在于观察患者是否有局灶性神经功能受损的表现(如偏瘫)以及体温是否异常升高。热中风是在高温环境下发生的脑血管意外,一般表现为突发的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如偏瘫或偏身麻木(一侧肢体明显);言语表达障碍,或理解困难、言语含糊;口歪眼斜或流涎,步态不稳。中暑者最早出现的症状是脸红、眩晕,之后会表现为高热,出汗少甚至无汗,严重时可能昏迷,但无特定偏侧症状。
高温天气下,老年人做好以下几点,可降低发生热中风的风险。一是保证足量饮水,夏季出汗多,别等口渴了再喝水,出汗特别多的时候,可以喝点淡盐水或绿豆汤补充电解质。二是降温要适度,老年人的血管缺乏弹性,天气热时室内开空调温度不要调得太低,以免血管收缩过度,造成伤害。三是保持清淡饮食和适量运动,避开太阳直射,尽量让身体处于轻盈、舒适的状态。
记者梁智玲常胜策略
恒汇证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